《文言文两则》内容都是中国古代故事,内容和道理比较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,文中所蕴涵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。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语文《文言文两则》优秀教案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小学六年级语文《文言文两则》优秀教案一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(学习《学弈》)
一、读通全文,感悟读法。
1.师: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,的方法也是诵读。先听老师范读课文,再跟老师读课文。(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、有声有色、流畅自如,感染学生,激发诵读兴趣。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。)
2.学生自由练读,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,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。
3.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,练习熟读。
二、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
1.“弈”是什么意思?“学弈”呢?你怎么知道的呢?
2.学生自读课文,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,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?
3.同桌互讲,相互纠正补充,不懂的记下来。
4.小组合作,疏通文意。
5.指名说全文大意。
三、导悟相济,突破难点
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
1.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。(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、“思援弓缴而射之”、“为是其智弗若与”、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这几句话。)
(1) 讨论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的原因是什么?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?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。
(2)指名说说“思援弓缴而射之”的意思。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“天鹅”呢?(“之”字。)
(3)指名说说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意思。这句话中的“之”是指哪个人。
师:同学们,你们觉得奇怪吗?两个人一起学习,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。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。
指名读“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。”
师范读,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,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。
(4)”为是其智弗若与?”这句意思是什么?
师:哪个词是第二个人?这句话该怎么读呢?指名读,齐读。
四、流利朗读,积累语言
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,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,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,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。
四、迁移训练、练读古文
拓展读“揠苗助长”、“守株待兔”、“掩耳盗铃”、“鹬蚌相争”等浅显易懂、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。
第二课时(学习《两小儿辩日》)
一、激趣引入,揭示课题
师:同学们,你们知道孔子吗?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?(学生讲述,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,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思想家等)孔子这么有学问,可是有一次,他在周游列国时,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,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?今天我们就学习《两小儿辩日》。
板书课题,齐读课题,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?(重点理解“辩”字)
二、初读课文,梳理学法
1.自由读课文,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?(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)
2.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《对弈》的?
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;二要读出诗文韵味;三要感悟人文内涵(意境、感情、哲理)。
二、读熟课文,自学理解
1.自由读课文,找出不认识的字,通过查字典解决。
2.同桌互相读文,纠正字音。
3.反复读文,把课文读熟。
4.学生对照注释,自己理解课文,记下不懂的问题。
5.按学习《学弈》的方法自学课文,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。
三、激励测试,交流感悟
出示测试题,各小组抢答积分,评出优胜学习小组。
1.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。
游: 其: 为: 也: 如: 此: 乎: 始出: 小儿:
2.两小儿在辩论什么?(太阳大小?太阳冷热?太阳远近?)根据学生的回答,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,理解句子的意思。
3.朗诵课文,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。
四、深化感悟,明确寓意。
1.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,同学交流讨论。(
(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,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?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。)Co C
2.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?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。(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,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。)
3.这个故事中,你最喜欢谁,为什么?你想对他说什么?
(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,挑战;或赞扬孔子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)
4.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。
5.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,看哪组理解得好(稍做表演准备)
6.向学生推荐阅读《女娲补天》、《夸父逐日》等文言文,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。
小学六年级语文《文言文两则》优秀教案二
教学目标
1、正确读写生字词。
2、联系上下文,结合注释,掌握故事内容;正确流利地朗读、背诵课文。
3、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;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。
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、背诵课文,掌握故事内容。
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;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。
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
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
预习题纲
1、读准生字词。
2、了解孔子、孟子、列子的生平资料。
第一课时 学习《学奕》
一、初读课文,正确读写。
1、学生试读课文,标出难读或不会读的字,划出不会停顿的句子。
2、教师范读课文,并重点指导:
①正确读写加点词语:
学奕( ) 鸿鹄( ) 弓缴( ) 弗若( )
②正确停顿下列句子:
思/援弓缴/而射之
二、自由练读,读通读顺。
1、根据试读,师生一起归纳朗读文言文的要点:
①读准字音;②停顿适当;③语速稍慢。
2、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,读通读顺。(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)
3、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正误。
4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、赛读、齐读等。
三、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。
1、学生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。
2、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也可向教师请教。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:如“之
”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;“与”是通假字,同“欤”,表示疑问或反问,跟“吗”“呢”相同;弗若,不如;为是其智弗
若与,在这句话里,“为”应读第四声;然,这样。
3、学生对照注释,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,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。
4、同桌互讲故事内容。
四、再读课文,体会道理。
1、两个人各是怎样学下棋的?
“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”(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,只听弈秋的教导,注意力十分集中,一心一意);“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”(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,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,想拿弓箭去射它,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,三心二意)。
2、学得结果怎么样?“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”(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,却学得不如前一个)。
3、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?(学习、做事必须专心致志,不可三心二意。)
五、联系生活,深化认识
1.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。
(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,一心一意才能成功。)
2.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?
(让学生联系生活、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,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不良结果,增强做事专心致志的意识。)
六、复述故事,背诵课文。
第二课时 学习《两小儿辩日》
一、复习导入
1、背诵《学奕》
2、总结学习《学奕》的学法:
①读准字词,读通课文。
②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。
③解疑释惑,体会道理。
④复述故事,熟读成诵。
二、明确目标,自主学习
1、读准字词,读通课文
(1)学生自读课文,注意读准字音,语速要慢,停顿适当,读通顺。
(2)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,师生及时评价。
2、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
(1)对照注释,弄懂词句,理解故事的内容。
(2)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。
(3)请学生参考注释,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,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。
3.解疑释惑,体会道理
(1)两小儿为什么争辩?(太阳是远是近)
(2)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?依据是什么?
①一小儿的观点是: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”依据是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,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
小而近者大乎?”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,中午离人远,他是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。
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: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依据是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
?”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,中午离人近,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。
(3)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?(孔子不能决也。)
(4)对两小儿所持观点,你同意哪一种?为什么?(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,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。)
(补充资料: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。①远小近大的原因:A、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。由于视觉的误差。同一个物体,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,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。同样的道理,早晨的太阳,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、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,在这样的比较下,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。B、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,这种物理现象叫做“光渗作用”。当太阳初升的时候,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,太阳显得明亮;中午时,背景是万里蓝天,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,就显得小些。②日初凉、日中热的原因:A、早晨太阳斜射大地,中午太阳直射大地。在相同的时间、相待的面积里,直射比斜射热量高。B、在夜里,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,所以早上感到凉快;中午,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,所以感到热。)
(5)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,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?为什么?
答案示例:
(1)两小儿聪明可爱,善于动脑,对自己不懂的问题大胆质疑,勇于争辩。
(2)孔子谦虚谨慎、实事求是, 尽管学识渊博,可是仍然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,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。
4、复述故事,熟读成诵。
(1)分角色朗读课文。
(2)学生分组表演故事。(学生自由选择使用现代话或使用文言文表演)
(3)学生背诵课文。
板书设计 匆 匆
朱 自 清
叹──时光飞逝
悔──碌碌无为
劝──珍惜时光
小学六年级语文《文言文两则》优秀教案三
教学目标:
1.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,了解故事内容.
2.正确,流利,有感情地朗读课文.背诵课文.
3.理解重点词句,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.
4.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,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.
教学重难点:
重点: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并背诵课文.
难点:读通,读懂文言文,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.
课时安排:2课时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,引读"单元导语"
1.了解单元学习重点.
走进课文,看看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,获得人生启示的.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句段,联系生活实际,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;在把握主要内容的基础上,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,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.
2.提示学期学习重点.
通过前几年的学习,我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.在这个学期的学习中,我们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努力,认真地读书作文,使各项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.
二,打开练习册,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口头完成各题,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.
正式学文:
一,谈话导入,揭示课题
1.教师谈话: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,它言简意赅,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,灿烂的文明.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.今天,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,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.板书课题,齐读课题.
2.成语导入:"专心致志"这个成语你熟悉吗 谁能讲讲它的意思."专心致志"(一心一意,集中全部精力.)这个成语源自《孟子·告子》中的一篇文言文——《学弈》.(板书:学弈)
介绍孟子资料:孟子(约公元前372―前289)名轲,字子yú舆.战国时邹国(现山东邹县)人.我国古代思想家,教育家.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,被尊称为"亚圣",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"孔孟".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,都具有仁,义,礼,智等天赋道德意识.提出了"富贵不能淫,贫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" 等论点.《孟子》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,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,政治学说,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.
3.释题:"弈"指什么 "学弈"又是什么意思呢 ("弈",本来专指下围棋,"学弈"就是学下围棋.现在的"对弈",就是下棋的意思,但不限于下围棋.)
4.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,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:(1)谁学下棋 (2)怎么学下棋 (3)学得结果怎么样 (4)《学弈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
5.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,谁能给大家讲一讲《学弈》这个故事 (不能照读译文,培养口头表达能力.)
二,初读课文,读通句子
1.(听课文录音)教师范读课文,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,流畅自如.从而感染学生,激发其诵读兴趣.
2.读后学生评价,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:一是读的速度要慢,二是停顿要得当.三,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.老师指导学生标出停顿的符号.
3.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,读通读顺为止.(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)
4.同桌互读课文,互相正误.
5.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,如指名读,赛读,齐读等,直到读熟为止.
三,精读课文,理解文意.
1.学生读文后注释,标出重点的部分要求学生记忆.对照文后注释,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,理解故事的内容,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.
2.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讨论每句话的意思,也可向教师请教.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.
3.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.
四,自读思考,体会文中道理
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解答就课题提出的问题
1.谁学下棋 谁是老师 ――有两个人学下棋,老师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弈秋.
2. (这两个人)怎么学下棋 ――"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弈秋之为听"(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,只听弈秋的教导,注意力十分集中,一心一意);"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"(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,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,想拿弓箭去射它,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,三心二意).
3.学得结果怎么样 "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"(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,却学得不如前一个).
是什么原因使"虽与之俱学,弗若之矣",(引导学生理解: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,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,而是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同——前一个专心致志, 后一个三心二意.)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(其一人专心致志,惟奕秋之为听;一人虽听之,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,思援弓缴而射之.)
4.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(学习应专心致志,不可以三心二意.)
五,联系生活,深化认识
1.联系生活实际,你能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什么道理
(一个班级四十多个同学是相同的老师教的,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很好,而有些同学成绩不好,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智力的差异,而是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专心致志.每节课都能专心致志地听讲的,学习成绩优秀;上课时三心二意的,学习就落后.所以,我们在学习文化知识也好,学习技艺技能也好,都要以专心致志的态度去学,只有这样才能学有所成.)
六,复述故事,背诵课文.
第二课时
一,复习巩固,导入新课
1.请生背诵《学弈》.
2.板书课题:两小儿辩日
3.介绍资料:《两小儿辩日》选自《列子》,《列子》相传为列yù御kòu寇的论集.列御寇,战国时郑国人,《列子》共8篇,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,寓言和神话传说,如愚公移山,歧路亡羊,杞人忧天等,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.而《两小儿辩日》选自《列子·汤问》.
4. 理解课题,质疑问难:(1)看了课题,你知道了些什么 (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;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)(2)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(①他们为什么争辩 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)
二,总结学法,明确目标
1.回顾学习《学弈》一文的过程,总结学习方法.
(1)理解课题,提出问题.(2)读准字词,读通课文.(3)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.(4)解疑释惑,体会道理.(5)复述故事,熟读成诵.
2.明确方法,自主学习
读准字词,读通课文
(1)学生自读课文,注意语速要慢,适当停顿,到读通顺为止.
(2)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,师生及时评价.
结合注释,疏通文意
(1)对照注释,弄懂词句,理解故事的内容.
(2)同桌互相解疑释惑,合作学习,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.
(3)请学生参考注释,复述故事,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.
3.解疑释惑,体会道理
(1)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 (太阳在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)
(2) 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(①一小儿的观点是:"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."依据是:"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,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"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,中午离人远,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形状大小来判断的.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: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.依据是:"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"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,中午离人近,他是根据不同时间里的温度来判断的.)
(3)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(孔子不能决也.——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.)
补充孔子的资料:孔子 名丘,字仲尼.鲁国zōu陬yì邑(今山东曲fù阜东南)人,春秋末期思想家,政治家,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创始人.他的一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《论语》一书,流传于世.
(4)对两小儿所持观点,你同意哪一种 为什么 (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,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.)
(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: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.①远小近大的原因:A,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.由于视觉的误差.同一个物体,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,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.同样的道理,早晨的太阳,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,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,在这样的比较下,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.B,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,这种物理现象叫做"光渗作用".当太阳初升的时候,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,太阳显得明亮;中午时,背景是万里蓝天,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,就显得小些.②日初凉,日中热的原因:A,早晨太阳斜射大地,中午太阳直射大地.在相同的时间,相待的面积里,直射比斜射热量高.B,在夜里,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,所以早上感到凉快;中午,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,所以感到热.)
4.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,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 为什么
(1)两小儿善于观察,说话有理有据.
(2)孔子实事求是, 尽管学识渊博,可是仍然"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",引导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.
5.复述故事,熟读成诵.
(1)分角色朗读课文.
(2)学生背诵课文.
板书设计:
1,文言文两则
一人 专心致志 (成功)
学奕
一人 三心二意 (失败)
两小儿辩日
日始出近——大如车盖
一儿 日中时远——小如盘盂 (大则近,小则远) 孔子不能决也
日初出远——沧沧凉凉
一儿 日中时近——热如探汤 (凉则远,热则近)
参考译文。
学弈
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。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,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,只听弈秋的教导;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,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,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。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,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。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?说:不是这样的。
两小儿辩日
有一天,孔子到东方游学,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,便问是什么原因。
一个小孩说:“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,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。”
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,而中午时要近些。
一个小孩说:“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,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,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?”
另一个小孩说:“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,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,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?
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。
两个小孩笑着说:“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?”
相关文章:
1.小学六年级语文《列子两则》优质教案范文
2.小学六年级语文《学弈》教案
3.小学六年级语文《白鹤梁的沉浮》优质教案范本
4.小学六年级语文《孟子语录》教学设计教案
5.六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
Copyright 2015-2022 魔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8928号-48 联系邮箱:315 54 11 85 @ qq.com